第86章 竟是个软性子的丫头-《迟迟闺正好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来回所费的银钱,还有孩子在村学里的吃食住宿,这都是银子,对于寻常人家而言,是一笔不小的花费了。

    村里与元宝年岁差不多大的孩子就有二三十个,但唯独村子家的小孙子入了村学。

    因为其余人家谁也负担不起。

    孩子小时就在村里的疯跑,长大了些,就跟着爹娘下地求生,再大些就成婚生子,一生双脚都陷在泥地里。

    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这么过的,祖祖辈辈也是如此。

    鲜少有人会觉得不对。

    可玉青时心里清楚,这样是不行的。

    她深知村长担心的是什么,笑了笑淡声说:“家里再难,总不能误了元宝的将来。”

    “我都想好了,跟奶奶也商量过,只要家里勒紧些,我再想些法子多挣点儿,总能省出送元宝入学的银子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村里也没有别家孩子入了村学,我也不清楚除了银子外还需要些什么,这就想着来请教请教您,看看能不能想个法子让元宝也去。”

    玉青时和元宝不是亲生的姐弟,这事儿村里谁都知道。

    可她能为元宝思虑至此,却是谁都没想到的。

    村长沉默的时间比先前更长了一些,过了很久才叹道:“元宝有你这么个姐姐一心盘算着,往后的日子差不了。”

    “你如此,也不枉费你爹娘一片疼你的心。”

    玉青时垂首笑了笑没接话。

    村长看着她说:“想送元宝去村学不难。”

    “我给你出一份村里的举荐信,再带上元宝去一趟让先生看看资质,若是先生觉着可以,泥再给元宝准备个书袋,带上些干粮和笔墨,还有给先生的束脩就可以了。”

    “正巧五日后我要送我家铁牛去,你把元宝带上与我一同前去就行。”

    过程比玉青时设想的简单很多,她松了口气认真道:“那就麻烦您了。”

    “多谢。”

    村长摆手笑道:“你愿意送元宝去村学是好事儿,这有什么可说谢的?”

    “五日后一早,我带着铁牛到村口等你们。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